
一、个人简介
魏兆惠,女,湖北枣阳人,必赢net.95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近百年欧美古汉语语法研究学术文献的搜集、整理和研究”首席专家,《文献语言学》(CSSCI、AMI收录集刊)编辑部主任,全国名词委术语学理论与应用分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训诂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语法史、中外汉语语法学史、文献语言学。
二、教育背景
2002年和2005年在华中科技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位,分别师从李崇兴教授和尉迟治平教授,2005-2008年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合作导师为华学诚教授,2012-201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东亚系访学。
三、工作经历
1996年7月—1999年9月湖北文理学院中文系教师,2005年7月-2008年2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科研工作,2008年3月北京语言大学任教至今。
四、学术成果
(一)论文
1.汉语史上“程度副词+VP+QP”构式的分化、类化与反类化 《语言研究》2024年第3期
2.《马氏文通》之前西方的汉语语法研究 《光明日报》(理论版)2023年11月29日
3.早期域外汉学家对汉语方言分区及方言语法的认识 《国际汉语教育史研究》(第六辑)商务印书馆,2022年
4.《现代汉语词典》“琚”的注释商榷 《辞书研究》2022第4期
5.明代北京话文献的挖掘及对语言研究的价值《文献语言学》第14辑2022年5月,中华书局
6.北京语言大学古代汉语“中外同堂”教学模式探索《Teaching Classical Chinese》,德国波恩:OSTASIEN Verlag,2021.12
7.明清文人笔记所见北京方俗语三则——“嗓子”“老婆”“臭豆腐”《汉字汉语研究》2020第1期
8.“很+VP”的历史来源及其特征《文献语言学》(10辑)2020年3月中华书局
9.德国汉学家甲柏连孜“一经一纬”语法思想体系与中国古代的“体用”思想 《汉学研究》2019年(第27集)
10.汉语史上范围量向程度量范畴演变的若干例证及原因探析 《中国语文通讯》(香港中文大学),2019第2期
11 .以艾约瑟为例谈早期西方人眼中的汉语“大语法” 《亚洲与世界》,科学出版社,2019年(第2辑)
12.古代汉语本科课程“中外同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北京语言大学教学研究论文集》(2019年卷),中国书籍出版社
13.早期西方汉学家对汉语语序的思考及其影响,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1期全文转载
14.清代北京官话特殊副词“白”来源于满语的若干旁证《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7年第4期
15.早期西方汉学家对汉语语序的思考及其影响《澳门理工学报》2017年第4期
16.早期西方汉语学习难易之论《汉语国际教育学报》(第二辑)2017年
17.清末民初北京话副词研究 《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选编》(第五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
18.北京话副词“满”的来源及演变机制,《语文研究》2016年第1期
10.英国传教士约瑟夫•艾约瑟论汉语的韵律,《当代修辞学》2016年第3期
20.从“躺枪”等看新词语的产生,《澳门语言生活》2016年。
21.我教留学生学中国经典,《光明日报》,2015年8月7日版
22.早期西方传教士的汉语量词观,《语言与翻译》,2015年第3期
23.论艾约瑟对汉语词类转换的认识,《文献语言学》,中华书局出版2015年第一辑(创刊号)
24.汉语双音节副词后“地”的零形式化趋势及原因探析,《语言研究》2014年第2期
25.试论清末北京官话特殊的“所”及其来源,《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
26.古代“猎首、截耳”习俗的演变及“馘、聝”二字的关系,《中国文化研究》2014年第1期
27.早期北京话范围副词“净”、“尽”和“竟”, 《廊坊师院学报》2014年第1期
28.来自吴方言的“姐妹淘”《语文学刊》2014年第2期
29.近代汉语两种特殊宾语及其衰落,《湖北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
30.汉语中的“风头”和“锋头”辨,《澳门理工学报》2013年第2期
31.清末民初北京官话的“简直”、“剪直”和“箭直”,《宁夏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
32.《汉语处置式中代汉语处置式中代词回指的普遍性、共性和差异性》;《宁夏师院学报》2012年第1期
33.“动量词出现于先秦”说质疑——兼论两汉时期的动量词,《长江学术》2012年第2期
34.论汉代的酒器量词——兼谈汉代酒器文化,《兰州学刊》2011年第11期
35.北京话“干脆”一词的演变,《北京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
36.论汉语的方位词“高头”,《江汉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
37.“周”、“匝”名量、动量用法的历史发展《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38.再论古汉语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问题《语文学刊》2009年第1期
39.量词“通”的历史发展,《汉语学报》2008年第1期
40.论古汉语词缀“头”,《语言研究》2007年第2期
41.试论上古汉语连动式中的连词问题,《北方论丛》2006年第4期
42.东汉“阿某”用法的文献考证,《文史哲》2006年第3期
43.襄樊方言特殊的处置式——“给”字句和“叫”字句《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44.秦汉时期汉语连动式及类型学考察《学术论坛》2006年第6期
45.《左传》的趋向连动式及其与动趋式的关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46.论两汉时期趋向连动式向动趋式的发展《语言研究》2004年第1期
(二)专著
1.《上古汉语连动式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3月
2.《两汉语法比较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8月
3. 陈与郊《方言类聚》,中华书局,2023年6月
(三)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近百年欧美古汉语语法研究学术文献的搜集、整理和研究”首席专家(2024-2029)
2.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方言文献集成”子课题负责人(2016-2023)
3.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6至20世纪初域外汉语语法观研究”负责人(2014-2018)
4.教育部后期资助项目 “明清北京话副词及相关问题研究”负责人(2019-2022)
5.北京社科基金规划重点项目“明清至民国京津冀方言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负责人(2022-)
6.教育部社科一般项目“清代以来北京话副词研究”负责人(2013-2016)
7.北京市社科一般项目 “600年间北京官话副词研究”负责人(2017-2020)
8.北京市社科一般项目“清末民初北京话副词研究”负责人(2012-2015)
9.2022年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古代汉语》
10.2023年北京高校教改项目:《古代汉语》课程的大思政价值探索
五、主讲课程
(一)本科
1.《古代汉语》(2022年获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
2.《马氏文通》导读
(二)研究生
1.硕士研究生:汉语语法史与语法学史
2.博士研究生:语法论著导读
3.博士研究生:语言学原典导读